研究方向:
城乡历史环境保护与再生、民族建成环境设计与理论、文化景观遗产保护
工作经历:
2024.11-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2021.11-2024.1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准聘副教授
2008.9-2013.8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讲师
2023.8-2025.8 燕山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建筑系-助教
教育背景:
2023.9-2024.7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内访问学者
2013.9-2020.7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工学博士
2005.9-2008.12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工学硕士
1998.9-2003.7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建筑学学士
重要获奖及成果:
1.陕西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2024.1
2.同济大学2021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22.1
3.云南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 优秀奖, 2011.10
4.2022“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 一城一誓——蒲纺热电纺织厂片区更新活化设计, 二等奖, 指导学生:贾瑞嘉;郑哲, 2022.11, 排名2
5.2011年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设计课程作业评优, 水勐循源——傣族循环系统的异质同构模式探讨, 二等奖, 指导学生:姜丽波;何娅, 2011.10, 排名1
6.2013“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 洞园筑市——泸西旧城中心商业街区景观规划设计, 三等奖, 指导学生:苏振;曹瑀;郑爽;章毓建;姜青怡, 2013.11, 排名1
7.2012“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 大理周城古村落景观保护与更新规划, 三等奖, 指导学生:杨海琼;王映武;苏星兰;王兮彤, 2012.11, 排名1
8.2010年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设计课程作业评优, 城市·媒——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佳作奖, 指导学生:邴国涛;王庭敏, 2010.10, 排名1
主持科研项目:
1.西南民族建筑中人体尺法营造的体系构成与形成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2024.10-今,省部级,主持
2.陕西回族风土建筑营造技艺研究,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陕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2023.10-今,省部级,主持
3.陕西回族传统建筑风土因应及文化溯源,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2.10-今,省部级,主持
4.云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再生模式研究,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12-2023.12,横向,主持
5.西双版纳傣族水文化与聚落营造研究,云南大学理(工)科校级科研项目,2010.1-2012.12,厅局级,主持
参与科研项目:
6.新旧杂陈的历史街区、古村古镇保护经验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专项,2025.1-2029.12,国家级重大,参与
7.华夏意匠中的民族建筑交融及外域建筑影响的比较研究,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研究项目,2023.1-2024.7,省部级重点,参与
8.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建设:城乡环境设计方法与研究,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23.1-2023.12,国家级课程建设,参与
9.我国地域营造谱系的传承方式及其在当代风土建筑进化中的再生途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8.1-2022.12,国家级重点,参与
10.我国城乡风土建筑谱系保护与再生中的基质传承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1-2020.12,国家级,参与
11.我国地域风土建筑特征图谱及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1-2014.12,国家级,参与
12.基于挤出效应的云南旅游古镇传统文化景观演化与重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2.1-2014.12,国家级,参与
13.云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再生模式与策略分析,云南省城乡和住房建设厅科研项目,2021.10-2022.9,厅局级,参与
14.云南省滇池流域历史建筑普查、评估、测绘,云南省昆明市规划局科研项目,2008.1-2010.12,厅局级,参与
学术报告:
15.傣族聚落风土特征研究中的“主位”视角, 把“景观”作为方法——“景观人类学”新刊主题沙龙, 北京林业大学学研大厦A座13层垂花门, 2021.3.28, 会议报告
设计项目:
16.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庐山“白鹿洞书院改造提升项目文物影响评估”, 主要负责人
17.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色拉寺文物保护规划, 主要负责人
18.西双版纳州磨憨联检口岸(国门)建筑设计, 主要负责人
19.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曼龙丽都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 主持
20.贵州省兴义市清水河镇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主要负责人
21.云南省弥勒县米轨时光红酒庄建筑设计, 主要负责人
学术著作:
1.傣族风土建筑因应特征及文化探源——以西双版纳地区为例[M],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24.8
论文期刊:
2.傣族风土聚落与建筑中的“双中心”空间特征研究——以中国西南西双版纳地区传统村寨为例[J], 建筑学报, 2020(8):114-121. 排名1
3.风土共生——结构语言学视角下的傣族传统建筑观念、空间与原型[J], 建筑学报, 2024(S2):52-59. 排名1
4.傣族风土建筑大木构件考释——以中国西南西双版纳地区为例[J], 建筑遗产, 2022(2):25-32. 排名1
5.基于“主位”与“客位”视角的西双版纳傣族风土聚落类型研究[J], 风景园林, 2021(3):34-40. 排名1
6.傣族“四塔五蕴”理论下的佛塔艺术探究[J], 雕塑, 2024(3):68-69. 排名1
7.从康德到考夫曼——建筑史学的“自主性”转换[J], 设计艺术研究, 2020(6):107-110+131. 排名1
8.地区主义建筑之根——浅探中华建筑文化之评价体系[J]. 云南建筑, 2008(3). 排名1
9.基于“主位”视角的黄土台塬传统村落风土景观解析——以八景和歌谣民谚为线索, 2024(9):70-76. 排名3
10.地域建筑大师张锦秋之新唐风[J]. 山西建筑, 2010(7):20-21. 排名2
11.以武定县近城门为例谈古城门的恢复及演变[J]. 山西建筑, 2008(27):66-67. 排名2
12.西双版纳磨憨口岸联检大楼及国门设计[J]. 南方建筑, 2006(8):41-44. 排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