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喜报┃艺术学院在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再创佳绩!
2023-03-19

3月17日至19日,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理工大学、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在北京理工大学圆满落幕。艺术学院在此次竞赛中摘得1项银奖,2项铜奖,我校共荣获3项银奖4项铜奖。

我院获奖团队展示:

项目名称:圣地光芒——艺术赋能延安精神传播

归属学院:艺术学院

指导教师:蔺宝钢、汤雅莉、孟蕾、王豆豆、魏云洁

团队成员:郭姜威(艺术)、贾刘钰(艺术)、李芊格(艺术)、吴凡(艺术)、高健(艺术)、闫淼(艺术)、金靖华(艺术)、闫镇杰(艺术)、江洁(管理)、白冰玉(管理)、唐宇琦(安德)、沈林泉(管理)、

项目分组: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

项目介绍:“圣地光芒”是由在校大学生发起的创业团队,成员分别来自设计学、艺术学、管理学、会计学等不同专业,旨在助力红色文化传播,带动红色革命城市经济发展。团队成员经过深度考察,选定延安为项目落脚点,发展出具有创新性的“圣地光芒——创播育培”模式解决红色文化传播和经济转化的问题。团队以艺术实践介入经济效益转化问题,以城市雕塑和文创设计服务为主着力点。目前已为延安市政府、延安文艺纪念馆、延安鲁艺美术馆等单位提供设计,收入达83.1万元。以平台构建介入传播广度问题,构建“一站多点”式传播平台,通过线上展览、线上课程等方式破局后疫情时代时间、空间局限,为团队营收逾82.06万元。前期以公益服务为主,后期提供精品化付费服务,实现收益近95.70万元。以人才培养介入传播效力问题,通过与企业、高校等机构达成联合培养协议,目前已有收入76.24万元。已经帮助延安当地直接解决就业人口400余人,间接带动上千余人,实现当地增收上百万元。团队坚持经济和社会效益兼顾的营销理念,以经济效益支持社会效益。在“4P”营销理论的基础上,以红色精神艺术品为媒介,运用大数据分析进行市场细分,通过多元化营销组合满足社会需求。目前采取的方案包括提升产品、服务的个性化水平,完善顾客数据资源的综合性分析,实现红旅及相关产品多渠道营销及优化团队内部人员建设。

以延安为试点,在未来团队预期与十个不同省份的红色革命城市签订合作意向,实现在至少五个革命城市中完成大型城市雕塑设计11座,举办美术展览、艺术工作坊等30余场,红色文化培训、设计课程等2000+课时,预期总收入突破千万大关。同时,团队将进一步扩大现有规模,争取实现“圣地光芒——创播育培”模式的全国推广。

项目名称:一叶兴融——茶业兴富农,茶旅融富村

归属学院:艺术学院

指导教师:卢友锋、蔺宝钢、古丽娜、位娜

团队成员:张力力(艺术)、杨柳青(艺术)、王子璇(艺术)、崔璐莹(艺术)、赵梦娜(管理)、李安琪(艺术)、宋云帆(艺术)、王思雨(艺术)

项目分组: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项目介绍:2018年,在全国扶贫成果初见成效的同时仍有377个产茶贫困县等待脱贫摘帽,这直接关系到约7000万名茶农的利益。张力力作为茶农女儿,怀揣着对茶的热爱,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了一支多学科融合,富有激情的青年学生团队,展开了茶产振兴的探索之路。经调研,中国茶行业普遍存在茶叶品牌效应低,产品附加值低,产业融合效率低,三产延伸质量差四大痛点。针对以上问题,团队以“三变”改革为导向;以文化发展为引领;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构建了“高校+政府+企业+合作社”的四维合作模式和“1+3+N”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模式理念。随后,张力力带领团队以家乡为试点开始了探索全国乡村金叶子的致富路,对新模式进行验证,力求解决中国茶产现存问题,带领茶农实现增收致富。

在试点中,团队联合多位制茶大师对当地老树茶进行特色挖掘和技术改良,成功打造“老树茶”绿色品牌;借助团队成员的专业优势陆续研发了茶枕等多款衍生品,充分发掘了老树茶的产品附加值;同时,团队结合当地文旅资源,与中国乡建院合作设计并建造了集旅游观光,民宿餐饮为一体的太行茶山驿站,最终形成了“茶为基础,文为内涵,旅为融合”的产业生态圈。试点成立至今,已建成1个生态茶园基地,2个茶叶加工厂,2个茶枕工坊,1个产品展厅及1家原生态农家特色旅游民宿,累计营业额达到5201.55万元,累计盈利1110.24万元;帮助当地100余农户实现户均增收3000余元;带动3042名相关产业人员就业,验证了团队乡村振兴模式的可行性。

“一叶兴融”项目先后受到《中国网》,《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的深入报道。团队不骄不躁,稳扎稳打,对太行村试点工作不断总结,最终构建以三大产业为配方,五大体系,126维指标为指导的乡村振兴新模式。目前,团队已与山东日照和平茶庄、广西桂林桂花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对两地茶业发展进行战略性规划与指导。针对和平茶庄,团队依据其独有的土壤含量,对当地种植业进行改革,并制定了围绕蒲公英发展的第二,三产业经营战略。成功协助和平茶庄种植规模由1200亩增至2100亩,茶农月增收1100元。针对桂花村,团队根据其茶叶特色与旅游特点,为当地打造了一二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帮助当地深挖产品特色,拓宽第二产业宽度。现已帮助当地茶农人均月增收300元,累计受益104人。未来团队将借助乡村振兴新模式,推动“一区一茶”发展格局的形成,努力让乡村振兴的果实撒满祖国大地!

项目名称:艺琢匠心——设计赋新引领皮革产业转型升级

归属学院:艺术学院

指导教师:王豆豆、蔺宝钢、位娜

团队成员:徐士润(艺术);顾华虎(艺术);王晓玉(环境);高铭(艺术);周先辉(管理);余 洁(艺术);禹一恒(管理);于加超(艺术);刘 洋(艺术);金嘉欣(艺术);彭 杨(艺术);许文智(管理);王心雨(艺术);李欣乐(公管);王晓玲(冶金)

项目分组: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

项目介绍:国内外皮革行业具有消费需求高、市场潜力大等优势,目前却存在创新能力薄弱、技艺传承乏力、品牌内涵不足等问题。对此,皮革世家传承人徐士润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携手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成立“艺琢匠心”团队,立志以设计赋能引领皮革行业转型升级。团队搭建大学生艺术联盟平台传承皮雕技艺、打造品牌独特IP、丰富品牌内涵,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打造产业样板,做“中国设计”与“中国创造”的引领者。同时,与“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开展合作,达到加强经济发展、加深品牌塑造、加大文化传播的“三加”效益。

社会价值:团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理念,结合工匠技艺优势,打造品牌特色文化符号,优化皮革行业创新升级流程。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明相融合,建立丰富多元的设计元素库和产品库,实现区域间文明交流互鉴。

实践过程:团队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交流。线下累计开展培训40余次、讲座70余次、调研学习80余次;线上与品牌推广大使、艺术顾问深入交流。通过实践,团队成员更加全面地了解艺术化皮革处理流程,团队与多家皮革厂商达成合作,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创新意义:团队搭建联盟平台传承皮雕技艺,建立“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以“1+1+N”的合作模式,打造多元“人才基因库”,推进皮雕行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目前联盟已覆盖高校120余所,社团人数463人,累计培训2064人。以创促就,为53名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弥补皮革市场个性化人才缺失,助力皮革行业转型升级。

发展前景:团队革新传统运营模式,形成供货商、团队、顾客三者之间的闭环型反馈机制,精简皮革产业链。加入阿里巴巴国际贸易站,拓展国内外皮革市场。目前已与6个省份、11个国家的相关企业达成合作,截至目前项目收入共计800余万元,预计2025年收入达1024.39万元,同比2024年增长70.2%,收入增长稳定,发展态势良好。与同类公司相比,具有设计元素多样、轻资产运营、更新周期短等优势。未来,团队将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打造区域联合发展新格局。

团队协作:以艺术之心接续传统文化,用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来自多个专业的团队成员及顾问分工明确、优势互补,以诚信务实、包容开放、规范高效的原则开展工作。最终形成了“1+1+N”的合作模式,凝炼出“1+3+5+7”的发展模式,引领皮革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模式复制推广。

艺术学院高度重视“挑战杯”赛事工作,多举措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挑战杯”赛事。未来艺术学院将继续加强科创氛围营造和“挑战杯”竞赛组织工作,不断强化引领培育和过程指导,帮助同学们涵育科学精神,激发科创热情,为学校“11445”发展新格局作出应有贡献。

版权所有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